如果另外一件事又是無意義的、你接受不了,你就興奮不起來,同時你也無暇顧及其他興奮的事,於是你就開始入睡了。
) 借用剛剛「萬華、餐廳」的例子,我們繼續思考幾個有趣的問題。好比,我是誰?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擅長什麼?我不擅長什麼?我是不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我應該要表現得很好,才值得被愛等等,這些與自我有關的描述、判斷或規則,幾乎都是在我們童年時期就建立起來的。
相較之下,Google是更勤奮的學習者。這些小時候學到的知識、規則、邏輯與判斷,都會被我們直接帶到長大的世界,幫助長大的我們應對各種狀況。節目裡,孩子聞到味道後說:「唉呀,還真臭呢。每當有新的網站、網頁被建立後,Google就會去裡面走一圈,並且學習這個網頁裡面的資訊。下回,有人問Google「萬華」的問題時,Google就能從自己建立的資料庫裡,挑選出與萬華有關的頁面,呈現出來。
而大腦裡頭的「資料庫」是怎麼來的呢?是源自於我們在國小時曾經學過的乘法。這種過程跟大腦思考很像。本文獲新加坡紅螞蟻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有網友就曾在試菜的影片中,開箱過幾款新加坡武裝部隊的素食戰地口糧。其他配料還包括同樣具有高蛋白質的花椰菜,再加上與胡蘿蔔、蘑菇一起翻炒的「素蝦」(照片中那個白色的食材)。延伸閱讀: 亞洲20大富豪家族中,7大來自東南亞掌握著近4成資產 《紐時》記者煮新加坡咖哩雞被「炎上」,批評者稱成品像骯髒餿水 新加坡有錢人越來越多:身家百萬美元的富翁近53萬人,超級富豪也有4206人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除了有蒸豆腐、炒豌豆來補充蛋白質,營中的素食菜單也常會出現一種俗稱「醃鴨」(mock duck)的古早素料
筆者印像中只吃過素粽,味道當然比不上熱騰騰用粽葉包裹的粽子,但至少味道還算OK,也能填飽肚子。作為「素食兵」的我最近回營受訓了一趟,帶大家一起看看戰備軍人回營受訓時,能吃到什麼樣的「素食好料」。
如果吃飯吃到膩了,素食兵還有什麼不一樣的選擇? 可否想像當筆者在軍營裡看到照片中這一碗素米暹(Mee Siam)時,內心有多麼激動? Photo Credit:紅螞蟻 這種只在一些精緻素食攤位才能點得到的米暹,竟然能在營中吃得到,10多年來還是第一次見,可見服役時間夠長,就能遇見不一樣的精彩。Photo Credit:紅螞蟻 再看看這款素飯盒。鹵豆干、炒青菜的味道則恰到好處,與稍微有些重口味的「滷鴨」一起吃,味覺上就能取得平衡。當其他葷食的服役者在排隊領飯時,素食兵就可直接越過人龍走到這一角,打開裝有飯菜的容器,依照自己的喜好「任拿」。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有網友就曾在試菜的影片中,開箱過幾款新加坡武裝部隊的素食戰地口糧。最近回營受訓時,某一天的午餐就收到了這份驚喜飯盒,沒錯,素食兵還能在軍營裡吃到「滷鴨飯」。除了有蒸豆腐、炒豌豆來補充蛋白質,營中的素食菜單也常會出現一種俗稱「醃鴨」(mock duck)的古早素料。
驚喜款:原來素食兵還能吃到這些 上述幾款素食飯盒可能在預料之內,不過其實軍營內的素食兵的菜單款式還多著呢,筆者在服兵役期間還曾吃過素食椰漿飯、河粉、麵湯等等,而且在軍營吃素有個好處:不用排隊。一般來說,新加坡兵營的食堂(cookhouse)會有一個為素食兵而設的小角落。
新加坡政府剛在過去的周末宣布,今年將慶祝國民服役55週年。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這些口糧都是密封包裝,保存期限較久,一般上在野外肚子餓時,直接撕開包裝就可食用。據說,每名軍人的每一餐,花費約在6至7新元左右。其他配料也誠意十足,而重頭戲非「滷鴨」莫屬,仔細一看還加入了豆腐皮,甚至帶有一點「wok hey」(鍋氣)的煙燻感,讓素食兵吃得很開心,也很開胃。這裡的「鴨」同樣是第一款飯盒中的醃鴨,但料理方式不同。Photo Credit:紅螞蟻 愛吃辣的蟻粉,應該會對這款素食飯盒中的「咖哩雜菜」(右上角那格)贊不絕口。本文獲新加坡紅螞蟻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軍中版」的素米暹的湯頭挺開胃的,用料也十分多元——素雞丁、素腸、豆包等等,如果能再加顆水煮蛋就完美啦。Photo Credit:紅螞蟻 在開動前還以為是芋頭飯,但吃著吃著發現,當中並沒有熟悉的小芋頭塊,只是簡單用醬油等其他調味,為白米飯「染色」後加上香菇,口感搭配得非常好。
近幾年回營受訓時,有觀察到素食兵的伙食都是以飯盒包裝,但打開飯盒時,偶爾還是會有驚喜。當中的「滷汁」大概是用醬油和素蠔油調配而成,不說可能會有人誤以為是葷的。
野外款:密封包裝的素粽 當過兵的新加坡人應該都知道,有時到野外訓練好幾天,沒辦法到食堂用餐,士兵們出發前就會領取戰地口糧(combat ration)。看到這張「餐圖」,大家可能會覺得賣相不怎麼樣,但其實味道還算不錯。
試過後,感覺這三種配料的汁吃起來都差不多,但至少配料都很健康。其他配料還包括同樣具有高蛋白質的花椰菜,再加上與胡蘿蔔、蘑菇一起翻炒的「素蝦」(照片中那個白色的食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飯盒裡的飯有時給得太多了,雖然能有飽足感,但對食量小的素食兵而言,可能吃半盒就已經飽了。重點是,它很好「下飯」。
文:王震宇 編按:本文作者是新加坡人,介紹新加坡兵役系統中「素食兵」的飲食。延伸閱讀: 亞洲20大富豪家族中,7大來自東南亞掌握著近4成資產 《紐時》記者煮新加坡咖哩雞被「炎上」,批評者稱成品像骯髒餿水 新加坡有錢人越來越多:身家百萬美元的富翁近53萬人,超級富豪也有4206人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原來現在的素口糧已經「進階」到有燉馬鈴薯(potato stew)和義大利麵了,而一份素食口糧的套餐通常會有兩份主食和一份甜品。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倒在軍用飯盒(mess tin)裡再加熱。
基本款「三菜一飯」 素食兵的餐食每天都會有三樣菜餚,午餐和晚餐的主食一般上都是白飯。別看它賣相普普通通,只有包菜和茄子為主料,但味道真的挺讚的,跟軍營外素食攤位賣的咖哩菜不相上下。
有別於第一款的「酸甜鴨」,豆包附上的醬汁就比較清淡些。整體來說,素食兵吃的飯盒基本上都會出現醃鴨、豆腐、馬鈴薯之類等食材,但調配方式不一樣,不會感覺每次都在吃一樣的,而且營養還算均衡。醃鴨屬麵筋類,照片中的醃鴨以酸酸甜甜的醬料烹煮,而且十分「多汁」,淋在白飯上搭配著吃,就不會感覺「乾巴巴」。(看圖中湯匙上「存留」的咖哩汁就知道了) Photo Credit:紅螞蟻 飯盒的另一個下飯菜就是「素滷鴨」了
1972年,則由山名文夫(1897-1980)再次進行改版,畫面可見更多的空白處,整體風格更加簡潔現代【圖3】。比爾茲利本人也收藏了不少喜多川哥麿、鈴木春信等浮世繪師的作品,[8] 上述提及的《莎樂美》中以孔雀羽毛紋飾裝飾寬大裙擺的女人,便是比爾茲利在參觀了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 1834-1903)的「孔雀廳」之後,融合自身對日本藝術的理解所做出的回應。
[3] 在比爾茲利為班.強森(Ben Jonson, 1572-1637)創作的喜劇《福爾蓬奈》(Volpone)中,[4] 我們找到了這位日本設計師最初設計資生堂包裝紙的靈感來源。比爾茲利在創作完《福爾蓬奈》插圖後幾個星期,便因肺結核離開人世,或許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作品會以這樣的方式被寫入日本設計史吧? 備註 [1] 資生堂企業文化部編,《創ってきたもの伝えてゆくもの―資生堂文化の120年》(東京都:資生堂,1993),頁158。
這件包裝紙的設計前後共歷經了三次的調整與改良,最初是由資生堂設計師矢部季(1893-1978)在1924年,重複使用如植物或羽毛般的精細線條填滿整個畫面【圖1】。自十九世紀中葉日本向世界開放以來,愛好日本藝術的歐洲藝術家便不在少數,其中許多歐洲畫家對日本浮世繪深深著迷,更成為了熱情的收藏家。